【馬祖】漫遊南北竿+東引三日+坑道藍眼淚
坂里大宅:原為清同治年間遷居馬祖北竿的王氏宗親所有,在戰地政務時,曾被徵調成軍方住所,2009年馬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為保存閩東式建築聚落、轉化為文化觀光用途,在王氏宗親支持下,採用傳統建築工法完成修繕。想要體驗早期馬祖人的生活,來趟「坂里大宅」!
芹壁聚落:想要看地中海美景,不用千里迢迢飛到國外去,來馬祖北竿就可以看到媲美歐洲石頭山城的浪漫風情!芹壁是馬祖列島中保存馬祖傳統閩東建築最完整、也最具代表性的地方之一,深受國內外建築、文化和藝術界的青睞。漫步在石頭屋的巷弄間,隨處都能看見蔚藍海洋,每轉個彎都頗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、各自精采,不妨挑間咖啡廳,凝望海洋與島嶼,伴隨陣陣浪濤聲,享受眼前的愜意美好。
芹山播音站:目前最夯的打卡點芹山播音站也在芹壁周邊,無論你是遊客或網紅絕對不能錯過這個熱門景點。
馬港天后宮:馬祖地區香火最盛也最氣派的廟宇,據文獻資料推斷最遲在清嘉慶年間即已肇建,廟中供桌前方的石棺,相傳為媽祖娘娘葬身的墓穴。
媽祖巨神像(祈福坑道):全世界最高的媽祖神像。近年來,「媽祖在馬祖」為馬祖主要的行銷口號,而媽祖巨神像的興建更代表馬祖人民對於媽祖信仰的虔誠,這座神像從提案到正式落成花了十年以上的時間,可見馬祖居民的決心。巨神像周邊,十二幅雕塑組成,述說媽祖得道成仙的故事。
北海坑道:花崗岩鑿成的井字型坑道,能容納百艘艦艇,也是金馬地區最大的坑道碼頭。坑道內的腳步聲、拉長的身影、水道徐徐的波動為地底世界蒙著一股神秘氣息,氣氛令人著迷。
發現藍眼淚-夜間坑道藍眼淚(含搖櫓):夜晚坐在北海坑道搖櫓上,透過搖櫓慢滑而漣漪的微小波浪,讓水面閃著一波波的藍色光芒,像是天上的繁星倒映在海面上閃耀著,看起來神秘又奇幻,吸引無數的「追淚族」前來欣賞與朝聖,藍眼淚因而著名,成為馬祖珍貴的觀光資源。
(藍眼淚屬自然現象,不保證一定能觀賞到)
乘船【臺馬之星】前往東引,後驅車前往中華民國最北的古蹟
東湧燈塔:東湧燈塔(又稱為東引島燈塔)位於世尾山山腰上-全馬祖列島的極東之地,亦有著北疆燈塔之稱,純白色的磚造塔身,高13公尺,洋溢著18世紀歐洲式建築風格,聳立於懸崖峭壁上。
烈女義坑:位在東引島東側、天王澳的後方,一座近百公尺高、近乎垂直的天然海蝕崖,巍峨壯麗,氣勢懾人。相傳清末年間,閩海一帶島嶼時有海盜盤據,民不聊生,一日,海盜劫掠東引,島上一漁民遭海盜殺害,漁民之妻逃至此一海蝕崖,後無退路,海盜欲強擄奸淫,漁民之妻頑抗不從,縱身躍下投崖殉節,後人感念其貞烈,因此將之取名為「烈女義坑」。
中柱島:東引原先不是一座島嶼,而是東引與西引兩個獨立島嶼所組成,過去兩島間有一座礁岩,名為中柱島,漲潮時為一座孤立的海中礁島,距離西引約有兩百公尺的距離,當連接兩島的堤防還未建立時,大退潮時可從東引經過中柱島,涉水步行至西引。1986年,國軍利用建造中柱港的爆破碎石,填建了中柱橋長堤,先築起介石橋連接東引與中柱,後再完成連往西引的道路,將東、西引連接起來,交通更為方便,如今以「中柱堤道」形容更為貼切。
燕秀潮音:為一處天然形成的濱海風洞,位於東引島南側海岸,四面絕壁沒有開口,藉著谷底裂縫與大海相通,每日潮汐引發潮水灌進谷底,潮浪撞擊岩面引發迴響,故名「潮音」,至於「燕秀」乃本地方言「燕巢」之意,由於本島海風強勁,燕子多無法在屋簷下築巢,昔日都棲息在山谷中。
安東坑道:是昔日國軍弟兄當年一刀一斧的建設成果,工程浩大,鬼斧神功。坑道30度的斜坡,四百多階的步階,對體力是極大的考驗。昔日的戰備坑道,共有八個洞口,也是賞燕鷗的好地方,為東引必去的軍事景點之一。
國之北疆:東引的地理位置位在全國的最北端,遊客沿著西引清水澳、后澳據點向上行走,「國之北疆」石碑就立在西引羅漢坪岬角,景點腳下就是狀如羅漢排列的海蝕柱地形,兼具 奇岩怪石與波瀾壯闊之美。
福山照壁-枕戈待旦:枕戈待旦為一樓高五層的建築物,位於福山公園山頭上,氣勢雄偉,已成為馬祖最顯目的海上地標,遊客乘船進入福澳港口前遠遠地即可見到佇立山坡上「枕戈待旦」四個大字,為蔣中正總統於民國47年(西元1958年)蒞臨馬袓巡視防務時,為嘉勉地區軍民不忘復國之志而親筆所題,經銘刻碑石,與金門太武山上的「毋忘在莒」同享盛名。
馬祖酒廠:馬祖酒廠位於牛角村口,使用甘美清冽的泉水,釀出大麴、高梁、陳年老酒最為得名。
八八坑道:原為軍方戰備坑道,如今是窖藏酒罈的坑道,一靠近坑道口就可以聞到酒香味。
★行程謹供參考,實際行程將配合班機時間以及天候狀況略作調整—敬請見諒